苏州刺绣研究所连续三届参加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作者:徐肖勤 来源:苏州刺绣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6-07-11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将于7月10日至25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此展是代表我国当代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国家级制度性展览,已于2012年和2014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两届。
本届双年展征集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中青年工艺美术创作人员近年来创作的700余件优秀作品。展览由“承古启今、巧夺天工”与“薪火相传、演绎华彩”两大篇章组成,作品类别涉及玉雕、石雕砚雕、竹木雕、传统家具、陶瓷、漆器、织绣唐卡、金属工艺等。
苏州刺绣研究所从2012年至今,已连续三届应邀参加该展会。此次选送参展的最新优秀作品共有四幅,分别是《金鱼》、《秋满江南》、《鹤》和《布袋和尚》。
《金鱼》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爱珍先生创作设计,运用油画的造型规律,吸收中国画的构图、意境而设计的金鱼,体态轻盈,造型优美,色彩鲜明和谐,惹人喜爱。
高级工艺美术师徐霞琴系绣制苏绣金鱼的资深艺术家王宝珍老师之高徒,擅绣金鱼三十多年。熟炼的绣制技巧,细腻灵活的用针,大胆而活泼的运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此幅作品,绣制者充分把握绣线的粗细、虚实、厚薄,在透明的真丝绢纱底料上,运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条,深浅有别的色线,绣出鱼腹浑厚;特别是金鱼尾巴的绣制,用一根丝线的1/48的细线将鱼的尾巴表现得若隐若现、飘逸自如。轻薄的质感与鱼身体态的浑厚感形成了艳明的对比,没有水波,仅几丛水藻便使人感到春水融融,倍感艺术美的享受。再现了原作“池清疑水浅,莲动知鱼散”的诗意。无疑是一幅优美的苏绣精品佳作。
《秋满江南》由著名画家、苏州刺绣研究所艺术顾问杨明义先生设计。画家对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情有独钟,以浸润情感的笔墨描绘水乡特有的风情。其作品潇洒、典雅、清新。画面中,常以整体概括的手法,表现出江南风景静谧而优雅的诗情画意。
工艺美术师刺绣艺人江蕾,擅长乱针绣,集二十多年的刺绣经验,运用虚、实乱针绣及细乱结合的表现手法,将荷叶色彩的参差复杂、金莲花开的阿娜多姿演绎得细致精到;静候的鸟儿展开那蓬松的羽毛,伫立河塘将闻香起舞,更增加了作品的装饰情趣;枕河的民居,花藤缠绕,生生不息。这是一幅简练而不失精致的苏绣精品佳作。
《鹤》由著名收藏家提供授权,原稿作者系中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画家林风眠。在林风眠淡泊的一生中,默默探索中国画的构图与西洋画色光的结合,探求水墨与水粉、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开创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丹顶鹤”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一只骄美的丹顶鹤,在疏密相间的芦苇丛中,曲颈扭头,尾翼翘展,似翩翩起舞之意。充满着乐观和恬静,画面简洁而又清晰。
工艺美术师夏芬具有三十多年的绣制经验结累,擅长细乱结合绣,形成了运针灵活大胆、用色细腻活泼、表现独特不羁的刺绣风格。绣制此幅作品时,她根据原作题材和意境,运用二十多种色相、色级的灰黑色丝线和灰绿色丝线,以传统细绣与虚实乱针绣技法相结合绣制,在针与针的交融、色与色的运用,线条的粗细、虚实、疏密以及苏绣特有留白手法的综合运用之中,力求充分表现林风眼融入画作的立意、情感,从而更突显出苏绣工于极致的高贵品质。
《布袋和尚》是我国绘画史上以减笔画独树一帜的人物画家梁楷的代表作品。仅以寥寥数笔将布袋和尚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轻巧而来,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抒写,笔笔酣畅,浑重而清秀、可谓笔简神具。
高级工艺美术师张蓓,拥有30多年绣制经验,擅长传统细绣,用针细腻、用色和顺是她的独特刺绣风格。本幅作品中,以20多个色级的灰黑色线,借底留白的表现技巧,精确把握墨色干湿、浓淡的微妙变化,千针万线犹如一气呵成,将原作中“仙人”那种烂醉如泥、憨态可掬、清高超脱、不同凡俗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现于针线之中。人物的体态线条,随着“丝理”的弯曲走向而形成的光泽变化,更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
下一篇: